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缠绕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|
中国铁建品牌惊艳亮相中国-亚欧博览会发表时间:2024-06-27 13:53来源:中国铁建微信公众号 中国铁建品牌惊艳亮相中国-亚欧博览会编者荐语 中国铁建作为特大型央企,始终把探索新质生产力实现路径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视为自己的责任担当。中铁建在竹缠绕产业发展中跟进早、布局广、落地快,不仅在竹缠绕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上多点布棋、压茬推进,还坚持站稳国内市场、引领国际发展,不断在国内外展台亮相,为竹缠绕产业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,不断擦亮竹缠绕这一世纪发明和中国原创技术品牌。
6月26日,由商务部、外交部、中国贸促会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-亚欧博览会盛大开幕,中国铁建携旗下17家单位的60余件展品惊艳亮相,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进行为期5天的展览。 总面积近400平方米的中国铁建展厅,以“通向世界的路口”为主题,以“发展之路、美好之路、友谊之路、未来之路”为主脉络,通过裸眼3D技术、交互式模型、全场景沉浸式视觉体验、荒漠治理生态箱等方式,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培育新质生产力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最新成果,以及融入新疆、建设新疆的最新成就,打造了一场亮点纷呈的品牌与科技盛宴。 海外优先,境外工程连通世界 在展位入口处,一座缓慢旋转的金字塔集中展示了中国铁建在世界各地设计、建造的代表性工程。中国铁建近年来大力实施“海外优先”战略,全面抢抓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机遇,海外业务遍及144个国家和地区,累计设计建造铁路21000多公里、公路7000多公里、房屋超过1200万平方米;正在建设和已经建成的2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14座,机场和港口达50余座。 卢赛尔体育馆 在中东,中国铁建建造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主赛场卢塞尔体育场,是全球最大跨度的双层索网屋面单体建筑,阿联酋迪拜蓝天酒店是目前全球最高的酒店类建筑;在非洲,中国铁建建设了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,是非洲大陆第一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疾控中心,已成为中非公共卫生合作共同体的里程碑。 坦赞铁路 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最具实力的建筑承包商,中国铁建承建的坦赞铁路是中国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铁路;采用欧洲标准建设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工程,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高速铁路;沙特的麦麦高铁,则是全世界第一条穿越沙漠地带的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。 今年6月6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以视频方式,共同祝贺中吉乌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署。中吉乌铁路全线由中国铁建勘察设计,是中国同中亚互联互通的战略性项目,也是三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旗舰工程。 建设大美新疆,构建“一带一路”桥头堡 自1955年铁道部设计总局西北设计分局哈乌总队入驻乌鲁木齐、拉开兰新铁路新疆段建设序幕以来,中国铁建扎根新疆69年,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和奉献,中国铁建在曾经没有一寸铁轨的166万平方公里国土上,设计建成包括格库铁路、和若铁路在内的9500公里的铁路网,修建了京新高速公路等超过2200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和超过480公里的隧道桥梁,以及机场、大坝、医院、学校等遍布全疆的民生工程,为新疆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。 在中国铁建展厅巨大的“新疆铁路建设示意沙盘”中,直观展现了全疆“三山夹两盆”的总体地貌。由中国铁建规划、设计、建造的铁路,以乌鲁木齐为中心,围绕阿尔泰山脉、昆仑山脉、天山山脉以及准葛尔盆地、塔里木盆地放射至新疆各个方向。上世纪60年代,新疆铁路的开篇之作——兰新铁路修到乌鲁木齐,80年代南疆铁路连接起库尔勒,90年代兰新铁路延伸至阿拉山口、南疆铁路抵达喀什,一条条钢铁干线搭起了新疆铁路网的主骨架。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 新世纪以来,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,新疆铁路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,实现了由“内燃时代”“普速时代”向“电化时代”“高铁时代”的跨越式发展。2014年,兰新高铁建成通车,新疆正式纳入国家高速铁路网版图。同年,“北疆之星”城际列车始发,次年“南疆之星”城际列车始发,标志着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“树丫”形城际铁路网全面建成。 近十年以来,乌精二线、北阿铁路、克塔铁路、和若铁路、精阿二线、将淖铁路等一批重要干线相继建成,如今铁路已通达新疆所有地州市,实现了“由线到网”的质变。 中欧班列,新时代“钢铁丝绸之路” 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间的铁路国际联运列车,由东、中、西三条通道构成,其中西通道自新疆阿拉山口、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境。 精阿二线博乐东至阿拉山口段开通 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提出,西通道中欧班列运量逐年快速增长,2017年至2023年间,经新疆两个口岸进出境的国际班列由3800列增长为14500列,年均增长1800列。西通道开行班列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,新疆铁路在支撑亚欧经贸合作交流中的作用愈发突出。 目前,两大铁路口岸已开行中欧班列线路200条,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市,通达20余个国家和地区,过境班列的数量仍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。仅今年前5个月,阿拉山口一个口岸就出入境中欧(中亚)班列3171列,同比增长17%。 由中国铁建铁一院规划设计的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,自2016年3月开通运营至今,已累计开行中欧(中亚)班列8189列。2024年一季度,全疆累计发运中欧(中亚)班列347列,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占全疆开行总数的93.08%。 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,进一步巩固了新疆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,也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,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新时代“钢铁丝绸之路”。 国之重器,装备世界 本届博览会,由中国铁建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“梦想号”,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直径盾构机——“京华号”,自主研制的高端智能采棉打包机等一大批国之重器精彩亮相。 世界最大直径的竖井掘进机“梦想号” 作为举世瞩目的国之重器,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——“梦想号”正应用于上海首个垂直地下智慧停车库工程。2022年12月30日,“梦想号”荣登“央企十大国之重器”榜单,整机最大开挖直径23.06米,重约700吨,整机功率2000千瓦。设备集开挖、出渣、支护、导向等功能于一体,采用全密封、高承压设计,在施工作业时,主机潜入水下开挖取土,最大开挖深度可达80米,同时具备可变径开挖能力。 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“京华号” 由铁建重工、中铁十四局联合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直径盾构机——“京华号”,是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不断深度融合的典型样本。该设备全长约150米,最大开挖直径16.07米,是国内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,在北京东六环路改造工程中月进尺达到542米。“京华号”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京剧脸谱,凸显了北京文化特色。它配备了常压换刀、伸缩主驱动、自动盾尾间隙测量等多项创新系统,使隧道掘进更加安全、高效、绿色。 世界第一台换运架一体机“太行号” 世界第一台换运架一体机“太行号”,曾经在4小时的“天窗期”内完成了铁路大桥混凝土T梁的“换、运、架”全部作业,填补了全球铁路行业整孔换梁施工和“天窗期”完成线上作业的空白。 采棉打包机正在作业 中国铁建专为新疆设计研制的特种装备——高端智能采棉打包机,曾一度成为引爆全网的“网红产品”。该设备集采棉、集棉、打包、逐出和丢包于一体,通过智能检测系统,可利用手机随时随地查看设备工作效率、作业地点等相关信息,让机主对设备实时掌控,棉花采收更为智能。 全球最大直径8.61米盾构机主轴承 中国铁建为国之重器打造的国产“心脏”——全球最大直径8.61米盾构机主轴承,高度纵跨三层楼,重达62吨,最大承载可达万吨级。它攻克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,成功登顶制造工艺、原材料性能和关键技术的制高点,有效填补了超大直径主轴承型谱空白,将“卡脖子”变为“杀手锏”。 前沿技术,以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培育 中国铁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一大批创新平台、专利标准、科研项目为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铁建智慧和铁建力量。 在中国铁建展厅前沿技术综合展示区域,以视频方式呈现了智能勘察、智能设计、智能建造、智能运维的全流程、全周期成套解决方案,以及以磁悬浮为代表的未来交通等前沿技术研究。 中国铁建积极探索北斗技术与行业应用融合研究,是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副理事长单位,参与了多项国家和行业北斗重大专项课题研究,成立的“北斗研究中心”“陆路交通北斗智能测绘技术与装备”分别被认定为行业首批科技创新基地和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。 针对勘察设计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瓶颈,中国铁建攻克空天地高精度定位、地理与地质信息快速获取、智能选线、数字化建模、集成设计等数字化融合勘察设计一体化成套关键技术,研发了智能勘察设计平台,率先实现勘察设计数字化、智能化,实现该领域“0到1”的突破,引领智能勘察设计科技革命,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。 现场还展示了国内首套专业化应用于混凝土质量检测的机器人,该机器人个头虽小,功能却很强大,可以通过激光三维成像,智能判别施工现场障碍,并结合北斗技术规划检测路线,实现高空爬壁检测作业。所有检测数据和影像资料自动回传,通过AI大数据分析形成检测报告,由一名检测人员即可完成,不会影响现场施工。 战新产业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,中国铁建近年来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,大力开展绿色低碳产业相关技术研究、产品创新和产业培育,加快形成绿色低碳领域新质生产力。 本届博览会中国铁建展示了竹缠绕管道、固沙宝、新能源施工设备等一系列新兴材料和产品。中铁十八局是国内最早布局竹缠绕产业的企业之一,这种新材料以竹子为基材,以树脂为胶黏剂,采用缠绕工艺加工成型,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工业化生产的生物基管道,也是中国唯一的原创性管道,具有绿色、低碳、强度高、耐水、耐磨、耐腐蚀且成本低、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,已经被国家正式推广使用,并成为促进山区就业、增加农民收入、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。中铁十八局、昆仑集团、铁一院已经围绕竹缠绕管道构建了完整的全产业生态链,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,新疆就是这个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。 近年来,中国铁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,加快新材料研发与落地转化,推出了固沙宝等治沙系列产品,用于生态修复、环境治理、防尘固沙。在本次展会上展出的由中国铁建自主研发生产的固沙宝,由天然高分子材料组成,可以吸附粘聚微粒粉尘,进而结壳固定,从而起到抑尘和固沙的作用。为传统的植物防沙、工程防沙和以桥代路相结合的“三件套”模式增添了又一重保障。此外,通过对沙漠砂混凝土力学特性和破坏机理的深入研究,中国铁建成功研制沙漠砂混凝土,可以和固沙宝等新材料配合使用,将传统的防沙、治沙升级为对砂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。这一创新性成果在荣乌高速公路、吴华高速公路和浩吉铁路等重大项目中节约成本超2亿元。 本次展会中国铁建还带来了国内首批采用新能源的常用施工设备,包括挖掘机、装载机、自卸车、矿卡和电机车组等。均采用新能源作为动力,可以节约50%以上的使用成本,且零排放、零耗氧,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染排放和设备与人争夺氧气的难题,特别适用于高原和特长隧道等极端环境,在西部开发和建设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 未来城市和地下空间,向地球深部进军! 向地下要空间、要安全、要资源已上升为国家战略,城市深部地下空间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,是国家战略安全空间的重要支撑。 中国铁建是地下空间开发的主力军,截至目前,建设了我国超40%的隧道和地下工程,项目已涵盖了城市地下交通空间、市政空间、公共服务空间等七大领域,基本实现了电影《流浪地球》中“地下城”的科幻场景。目前,中国铁建围绕城市深部、特殊深部地下空间工程和既有地下空间利用,已形成“智慧设计运维、智能施工建造、超级装备制造”全流程、全产业链地下空间开发方案。 未来,中国铁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,着眼建立城市地下立体开发新模式,铸就世界品牌,成为城市地下空间50米以浅开发的主导者、50米以深的技术引领者、千米级深度地下空间的主要研究者和参与者。 探索地下空间,中国铁建还将和能源、环境、生物领域携手,通过自然光源模拟、地下生态圈营造和人居环境控制技术,把日月星辰、和风细雨、鸟语花香带到地下,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生态家园。 中国铁建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共同拓展科研成果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化路径,提升地下空间利用全产业链、多元化综合服务能力与核心竞争力。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铁建 |